
本次机房建设项目在满足现有信息系统运行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未来5-10年的IT系统发展应用需要,在设计前期对新建数据机房的业务应用进行充分的了解与分析,了解IT系统的使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未来5-10年数据中心在面积,电量,制冷放面的数据,形成设计需求作为设计依据实施。
本次设计中,在满足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规范的同时,还坚持可靠性、可管理性、灵活扩展性、适用性、经济型、节能环保等原则。
一、机房现状及分析
1、1-4号机柜后部空间线路交错复杂,辨识困难,不利于线路维护;
2、现有机柜尺寸偏小,线路整理后也无法关闭机柜后门,影响设备安全;
3、由于机柜后部线路阻断热通道,散热会受到影响,降低制冷效果;
4、机柜内部设备如需下架检查从机柜后部很难操作;
5、机房环境信息只能通过现场检查获取,无法及时获取环境信息的变化;
6、现有机房温度控制设备为商用产品非电子设备专用,环境控制能力较差;
7、机房机柜所在位置并不具备适宜的机房环境。
综上所述,对于此次机房改造项目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机房机柜更换、线路整理优化及机柜布局优化;
2、机柜环境改造优化。
二、系统设计
1、电力系统
本次项目配电环境为1路市电输入;当前IT电力负载在10kW左右,采用15kVA的高效率UPS,2台并机,效率最高达96%;按照满载2小时配置电池组32-40只/台(双只可调);采用模块化智能精密配电系统,灵活布置、无需配电柜节约占地空间、用户可自行操作、无需预测未来机柜的功率需求、快速扩容、快速安装现场施工量少、自动检测断路器大小和位置,更好地实现分支电流监测(BCM)自动设置等特点。
2、制冷系统
机房空调应满足主机房设备的散热制冷及湿度调节需求,具有一定的冗余能力。
充分考虑机房空调的运行成本,节能特点将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次项目采用两台10kW制冷量的行间级空调,高效制冷兼具冗余能力。
相比于普通房间级制冷行级制冷的优势更加明显:送回风距离短,混合少,冷却机柜排,数据中心的效率高、可不需高架地板,送风温度高,地板不需保温、解决平均机柜密度5kW~30kW。
3、机柜系统
本次项目机柜全部采用APC标准式机柜
• 带有预安装刷子的电缆接入孔 顶部的大尺寸电缆接入槽为高架电缆的进出提供了通道。
• 半高侧板和选件,带有用于通过的刷条 半高度的快速释放侧面板减少了尺寸和重量,便于搬运和接入设备。
• 易于拆卸的电缆接入顶板 通过简单的可拔出销轴式铰链就可将顶部拆下,用于在设备安装期间或者甚至是在电缆布线已经到位且经过电缆开孔的情况下接入电缆。。
• 预先安装的全机柜高度后面附件通道 集成的和可调的后部附件通道为免工具安装的附件提供了零U安装位置。
• 带固定器具和快速对齐装置的可调安装导轨 垂直安装导轨可以1/4英寸(6.4毫米)的增量进行调整,几乎涵盖了IT设备的任何安装要求。
• 集成的连接硬件,带有多种宽度机柜对齐功能 机柜包括预先安装的连接件,用于在行中加入一个机柜并为机柜提供额外的稳定性
4、封闭通道系统
本次项目采用冷通道封闭系统,相比于传统制冷方式的低功率密度和低能效,使用封闭冷通道组件的优势在于:制冷系统可以设置为更高的送风温度,节能和增加制冷容量;消除局部过热点;加湿/除湿成本降低;更好的物理基础设施整体使用率, 适度规划带来的设备高效率运行;防止冷、热空气混合是所有高效数据中心制冷策略的关键所在。
5、动环监控系统
采用厂商中立的可扩充式监控系统,能够收集、整理并发布重要警示、监控影像及重要信息,不管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有多复杂,可随时随地透过网络了解其整体状况。
动环监控系统具有以下特点:实时集中监视及控制、开放 & 灵活的架构、可定制化报告和显示、关键信息全员掌控。
6、蓄电池监测系统
蓄电池组在数据机房的后备供电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自MGE调查报告显示:
• 75%以上的供电系统故障与蓄电池有关(包括发电机的启动电池)
• 5%以上蓄电池故障率在1年内发生
• 蓄电池长时间充电析出大量氢气,导致爆炸
• 蓄电池组的充放电性能取决于最“薄弱”的那节单体电池
本次项目使用骋诺蓄电池内阻监测系统,本系统能够显著降低因电池故障引起停电宕机风险,节约电池设备投入成本,保障机房运行安全,防止火灾发生。
7、综合布线
老机房原有线路杂乱无序,不止影响散热,还难以维护;部分线路标签缺失,影响故障处理;由于原有机柜数量及内部空间问题,设备排列并无统一规则。
根据以上所存在的问题,本次项目布线方面全部采用机柜上走线方式,既保证了线路的整齐美观,又减少了线缆的压力,使线缆的使用寿命大大提高;并对所有线路标签重新打印,使得线路连接信息清晰明了,这样便于维护,提升运维排障速度;根据现有的业务功能及拓扑位置对机柜内设备拜访进行优化,使得机柜内部设备业务统一,便于维护。